来源:黄锐白云馆(ID:HRCLOUDHOUSE)
说到黄锐,就得从798说起。有点儿文艺情节的人都知道,这里是京城乃至中国当代艺术的摇篮之一。
在2010年以前,这里聚集着大批先锋艺术家,画室、展馆扎堆儿,画家、行为艺术家、作家你来我开云直播赛事往……
到了开运体育入口2010年以后,这里由政府接手,商业资本大量涌入,以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为首的知名高端艺术机构纷纷进驻,咖啡馆、书店、文艺小店一家挨一家……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来北京没去过798,没被那里的艺术气息熏陶一下,那你就算是白来了开云注册入口。
你可能知道798的前身是电子厂,那你知道798是怎么变成艺术区,成为当年青年心中向往的乌托邦的么?
他开云通用版创建了798,却没能守到最后
当年,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被赶出了自己创建的公司,虽然他后来上演了一出“王者归来”,然而公司却不再归他所有。
来自:凤凰艺术(artifeng)
在中国艺术界,黄锐的命运和乔布斯也略有相象。他一手创建了798,也被迫离开。与乔布斯不同的是,他离开后,却再也没“归来”。
圆明园时期POP乐队(谁能认出朴树)来源:张烊的博客
说起798艺术区,就不得不提中国当代艺术的孕育和发展。这种发展以艺术家们聚集而形成的“艺术区”为表征。又以圆明园、通州、798艺术区这三大时空变迁而发展壮大。根据这三个区域的特点,人们把这种时空变迁形容为“环铁”一线。
不提圆明园与通州,在没有创建798艺术区之前,黄锐已经有了堪称“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1976年,他在广场上贴了一首诗歌,名字叫《人民的悼念》。
李晓斌摄影作品
然后,他被关押4个月。
李晓斌摄影作品
3年后的1979年,9月27日,中国美术馆正在展出《建国三十周年全国美展》,而在馆外公园的铁栅栏上,却挂满了奇怪的油画、水墨画、木刻和木雕。
第二届星星美展全体人员合影
这些在当年堪称“奇怪”的东西吸引了大量观众,这就是“星星美展”的首次亮相。由他和马德升、钟阿城、曲磊磊、王克平、严力、薄云、李爽、毛栗子、杨益平等人发起。
第二届“星星美展”
这次展览,像“原子弹炸到了中国艺术界一样”,被认为是中国当代艺术之始。1980年,“星星美展”登堂入室,走进中国美术馆,当年观展人数超过10万人。
它开创了中国美术界一个新的时代。而作为开创者,黄锐1984年旅居日本,直到2002年,他回到了北京。
2002年的北京,圆明园画家村已成为历史,大批艺术家一路“溃败”到城乡结合部的通州,艺术家们聚集在滨河小区、宋庄镇,左邻右舍几乎都是没有文化的农民,京城艺术圈统统被商业打败。
刚刚孕育起来的当代艺术萌芽,虽未死亡,却也正经历“寒冬”。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黄锐回到北京,经人推荐,他看中了酒仙桥大山子地区的北京七星华电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部分闲置房产。
他将日本“东京画廊”引进798,在此开办了“东京艺术工程”。彼时,做中国艺术网站的美国人罗伯特也在这里租下了120平方米的回民食堂,改造成前店后公司的模样。
由于厂房属于典型的现代主义包豪斯风格,加之包括黄锐在内的许多艺术家的口碑宣传,这里渐渐吸引了大批艺术家进驻,逐渐形成了“798”艺术家群体,随之形成了今天的798艺术区。
艺术区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一枚符号,声名传扬四海。这也让商业资本看到了其中的“潜力”,于是,大量商业资本纷纷涌入,艺术区渐渐变得喧嚣。
撑伞者为黄锐
2006年开始,黄锐在798的家和工作室由于各种原因被迫迁出,他被迫离开了自己一手创建的艺术“乌托邦”。实际上,从2006年开始,很多艺术家已陆续离开。
到今天,798已几乎看不到艺术家的身影了。现在的798更像一个文化旅游创意园区。有人说:“798可能正在慢慢失去光环”
798没了,他又建了白云馆
当年的垃圾填埋场
离开798后,黄锐在798以东的“环铁”地区又租了一块3000平方米的地,这原本是个垃圾场,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在一片树林和荒地间。
黄锐又请来荷兰设计师Neville Mass,让他设计和建设自己的新工作室,也是他和法国太太生活的地方。按照他的想法,这栋房子要建成以四合院为基本结构的现代建筑。
来源:北青天天副刊
而且,作为一个生长于北京四合院的孩子,他决定,这座房子的建筑材料要用老北京的东西。当时,北京为迎接奥运会,正在经历大拆大建。
来源:elvita威生活便签(elvita-v)
所以,他用很低的价钱,在北京各处收集了20万块拆城墙或城市拆迁遗留下来的明清古砖,用来建这栋房子。
来源:京范儿(zp535797667)
十年后,被称为北京最美的艺术家工作室诞生了。因为许多空间部分是务虚的,所以黄锐给这栋房子起名为“白云馆”。
来自:凤凰艺术(artifeng)
他希望自己的工作室是一个打破时间限制的建筑,所以不仅砖和木头是明清的,连嵌在地上的石雕都是元代的。
来自:京范儿(zp535797667)
对他来说,这栋房子不仅是他的工作室和家,也是一个想法的开始。由于这座建筑是他的家,之前一直相当神秘,并不开放。
白云馆里的聚会
但在去年年底,黄锐忽然宣布“白云馆”对外开放,消息一经散布,这里便迎来诸多游人。
来自: elvita威的生活便签(elvita-v)
幸好黄锐家的客厅很大,能容纳许多人。实际上,小北感觉这里摆张长条餐桌,完全可以变成小型的宴会厅。
来自: 知了Home(zhiliaohome2017)
他家还有很大的客房,他在世界各地的朋友来京,都可以住在这里。
来自: elvita威的生活便签(elvita-v)
房屋内随处都摆满了艺术品和各种书籍。卧室、书房和客房都很别致,很多家具都是5、60年代的老家具,很有年代感。
来自: elvita威的生活便签(elvita-v)
艺术家的家,自然少不了他的作品。白云馆屋内的墙上挂着许多黄锐不同时期的作品。
来自:凤凰艺术(artifeng)
白云馆里还有一大一小两个工作空间,里面也堆满了黄锐的作品。
来自: elvita威的生活便签(elvita-v)
白云馆外,还有两座亭子。一座“云亭”,一座“风亭”,建筑材料用的是恭王府拆下来的木料。其中,“云亭”的顶部是旧式的窗户,地砖则是清代的官制砖,古色古香。
来自: elvita威的生活便签(elvita-v)
来自: 知了Home(zhiliaohome2017)
馆中还有两处水源,一处水池里有易经八卦的图案,黄锐希望这种古老的智慧可以和他的生活和创作结合在一起。
来自:凤凰艺术(artifeng)
另一处则是“风亭”边的泳池,黄锐特意把一边设计成不规则的形状,泳池底部的灰色瓷砖,在注满水后会变成蓝色,很漂亮。
天气好的时候,黄锐会坐在亭子里沏上一壶茶,看一池碧水,听一晌微风。
院子里到处都摆放着他收集的石雕老物件,很多还是元代的。
来自:京范儿(zp535797667)
还有他收集的从隋朝到明清时代的墓志铭。每一块就是一个生命,一段历史。
屋顶也没浪费,是个大天台,傍晚时分看城市夕阳风景很好,他还特意养了一群鸽子,可惜少了鸽哨声,差了一点儿老北京的味道。
来自: elvita威的生活便签(elvita-v)
院子里自然也摆满了黄锐的作品,小北的艺术细胞并不能完全理解,唯独对下面这组,深有体会。
来自:京范儿(zp535797667)
拆OR不拆
来自:京范儿(zp535797667)
中国的城市建设,始终离不开“拆”这个字。黄锐曾失去过一次,他用十年时间来平复当年的失意。
但他大概没想到,这个字这么快就又要落到他的头上。据说此地已经列入政府拆迁计划,未来的规划大概是一片绿地。
来自: 知了Home(zhiliaohome2017)
这也是为什么他会忽然决定开放白云馆,他想让人们知道,曾经有这样一个地方,有这样一处老北京的记忆空间。
来自:北青天天副刊
他不是权贵,所以无力保住那些老北京的东西,但他正在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把他们保留下来。
来自: elvita威的生活便签(elvita-v)
好在近期又有消息,白云馆最终可能会被保留下来,黄锐表示很高兴。
来自: elvita威的生活便签(elvita-v)
如果不拆,按照黄锐的规划,未来这里将定期举行戏剧、舞蹈、放映、讲座等公共文化教育活动。还将与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合作,进行一系列关于中国文物保护界泰斗罗哲文先生的研究与展示活动。
来自: elvita威的生活便签(elvita-v)
或许,我们该去看看,去记下那处空间,记下一个生长在北京的艺术家对故乡的热爱,记住老北京的一些“记忆”。
TIPS:
开放时间:每周六、周日,上午10:00至下午17:00;无需预约
咨询电话:13264121094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庄园西路环铁直线段甲16号院后院
导航:百度和高德搜索“黄锐工作室”
当前展览:《星星美展-池小宁+李晓斌1979 摄影展》、《黄锐水墨 80—90年代》
展期:2017年12月8日至2018年3月18日
本文部分图文来自:
京范儿:zp535797667
知了Home:zhiliaohome2017
文/老陈
大家都在看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性价比很高,用了一段时间没有任何问题,点赞! 已经多次购买了,一如既往的好,值得信赖的商家。